上海信然压缩机有限公司
近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》。目标是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.5%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。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%左右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。
压缩机作为一种应用面广、耗能量大、关联产业数多的通用机械设备,在《方案》里不仅被直接点名调控,而且因诸多应用行业发展趋势有变,将出现正负两方面影响。下面,我们针对压缩机重点应用领域以及新市场、新技术前景变化对压缩机行业的影响,做简要分析,供行业参考。
(一)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。
1.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。加快煤炭减量步伐,“十四五”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,“十五五”时期逐步减少。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,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较高水平,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,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,积极推进供热改造,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。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。(影响分析:煤炭产业链对空压机需求持续下滑,包括煤炭开采、煤炭加工以及火电厂等环节,以中型空压机为主。从我国能源发展形势看,煤电行业对于空压机将成为存量市场。)
2.大力发展新能源。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、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。(影响分析:新能源中,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天然气对压缩机需求较大,是一个较新的应用市场。生物质发电环节,压缩机主要进行物料输送、除灰等工作;生物天然气方面,压缩机主要使用在生物发酵和天然气集输等环节,有沼气压缩机等分类。)
3.因地制宜开发水电。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,推动金沙江上游、澜沧江上游、雅砻江中游、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、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,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,推动小水电绿色发展。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。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,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。(影响分析:小水电发展,对空压机的需求有二:一是工程建设工程中的移动式空压机和固定式空压机;二是水电站运营中仪表阀门供气空压机。)
4.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。
5.合理调控油气消费。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,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,大力推进生物液体燃料、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,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。加快推进页岩气、煤层气、致密油(气)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。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,优化利用结构,优先保障民生用气,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,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,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。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。(影响分析:主要是对天然气压缩机、煤层气压缩机、页岩气压缩机等的需求有所增加,包括天然气注采、集输、加气等环节,与之对应的是专门用途的压缩机设备。)
6.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。积极发展“新能源+储能”、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,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。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。到2025年,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。(影响分析:以压缩空气和压缩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压缩气体储能产能将随之兴起。在目前实验和初步商业化的基础上,有助于扩大相关压缩机技术和产品的投入。)
(二)节能降碳增效行动。
落实节约优先方针,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,严格控制能耗强度,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,推动能源消费革命,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。
1.提升节能管理能力。推行用能预算管理,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,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。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,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,建立区域性、行业性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平台,推动高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。完善能源计量体系,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。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,健全省、市、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,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,综合运用行政处罚、信用监管、绿色电价等手段,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。
2.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。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,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,推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,打造一批达到较高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。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,推动电力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,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。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,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。
3.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。以电机、风机、泵、压缩机、变压器、换热器、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,提升能效标准。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,推广高效产品设备,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。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,强化生产、经营、销售、使用、报废全链条管理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,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更好的落实。
(影响:上述三项举措相互影响,互相作用,带动压缩机与相关应用领域提升能效利用水平。与之对应的国家政策包括年度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及“能效之星”评选、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、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专项监察、工业节能诊断服务,以及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(产品)淘汰目录等。)
4.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。
(三)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。
工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,对整体实现碳达峰具有重要影响。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,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。
1.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。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,大力推行绿色设计,完善绿色制造体系,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。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,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。(影响分析:绿色制造,从压缩机做起。行业已经计划明年推出压缩机行业第 一个绿色制造团体标准——《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一般用喷油回转空气压缩机》,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,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、生产、销售、使用、回收、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造成的影响,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,体现国家节能与绿色要求。标准对象涵盖了电动机驱动的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(JB/T 6430)、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(GB/T 26967)、一般用喷油滑片空气压缩机(JB/T 4253)、一般用喷油涡旋空气压缩机(JB/T 11423)、一般用变频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(JB/T 10972)及一体式永磁变频螺杆空气压缩机(JB/T 13345)。)
2.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。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严格执行产能置换,严禁新增产能,推进存量优化,淘汰落后产能。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组,提高行业集中度。优化生产力布局,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重点,继续压减钢铁产能。
3.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。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,严格执行产能置换,严控新增产能。加快推广应用适用绿色低碳技术,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,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。
4.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。加强产能置换监管,加快低效产能退出,严禁新增水泥熟料、平板玻璃产能,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、集约化、制品化转型。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,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。
5.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。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,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,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。严格项目准入,合理安排建设时序,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,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。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,鼓励以电力、天然气等替代煤炭。优化产品结构,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、冶金、建材、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,加强炼厂干气、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。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,推动能量梯级利用、物料循环利用。
6.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。采取强有力措施,对“两高”项目实行清单管理、分类处置、动态监控。排查在建项目,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,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,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,力争达到国内乃至国际水平。科学评估拟建项目,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,按照“减量替代”原则压减产能;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,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,对标国际水平提高准入门槛;对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,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,提高能效水平。深入挖潜存量项目,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通过改造升级挖掘节能减排潜力。强化常态化监管,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“两高”项目。
(影响分析:“两高”就是高耗能、高排放。包括煤电、石化、化工、钢铁、有色金属冶炼、建材等六个行业。上述2-6项综合来看,对其要求可概括为严控新建项目、淘汰落后产能、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以及产能整合与有序生产。那么对于压缩机设备来说,一是新增购机需求将减少,二是在役运行设备因停产存在停运行风险,三是节能置换、节能改造以及余热回收需求增大,四是市场需求集中,性能、服务要求更高。)
(四)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。
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,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都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。
(五)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。
1.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。积极扩大电力、氢能、天然气、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、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,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,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,推广电力、氢燃料、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。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。
2.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。
3.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。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和维护全过程,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。有序推进充电桩、配套电网、加注(气)站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。到2030年,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实现电动化。
(影响分析:交通领域,在绿色低碳思想指导下,氢燃料电池汽车用空压机和制氢压缩机、加氢站用氢气压缩机等市场机会越来越大。目前,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市场前期,相比锂电池汽车等,仍有不小差距,但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。)
(六)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。
1.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。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,优化园区空间布局,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。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、产业循环式组合,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,促进废物综合利用、能量梯级利用、水资源循环利用,推进工业余压余热、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,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。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,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。到2030年,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。(影响分析:共享空压站、“卖气”模式、空压站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模式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)
2.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。
3.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。
4.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。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,降低填埋比例,探索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资源化利用技术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。到2025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%左右。到2030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,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%。(影响分析:在垃圾发电的流程中,空压机的作用举足轻重。压缩空气在垃圾发电的应用中主要分两部分:工艺用压缩空气和仪表用压缩空气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兴起将对空压机和真空泵设备产生较大需求。)
(七)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。
1.完善创新体制机制。
2.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。
3.强化应用基础研究。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、新型电力系统、节能、氢能、储能、动力电池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,深化应用基础研究。
4.加快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。集中力量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、大容量风电、高效光伏、大功率液化天然气发动机、大容量储能、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、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创新,加快碳纤维、气凝胶、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,补齐关键零部件、元器件、软件等短板。推广成熟绿色低碳技术,开展示范应用。建设全流程、集成化、规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。推进熔盐储能供热和发电示范应用。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,探索在工业、交通运输、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。
(影响分析: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、氢能技术、大容量储能等项目都离不开压缩机的参与,在压缩机特殊应用和细分应用领域,将会有新的商业机遇产生。当然,这也属于高端技术领域,需要更大规模的投资和产品创新,以及技术突破。)
(八)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。
(九)绿色低碳全民行动。
(十)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。